我眼中的中非关系

閲覧数1,071
ダウンロード数1
履歴確認

    • ページ数 : 2ページ
    • 全体公開

    資料紹介

    資料の原本内容

    我眼中的中非关系
    提起非洲,很多人会有一种印象,那就是战乱丛生,毒品泛滥,贫穷落后,极权暴政等等;但同时,很多人也会想到非洲的辽阔草原,秀美壮阔的风光,独特灿烂的文化。总之,非洲给人了一种神秘之感。
    中国和非洲的关系源远流长:唐朝的墓群里曾经发现了黑人陶俑,郑和的船队曾远达非洲红海沿岸。而在近代时,中国和非洲共同受到了西方列强的蹂躏,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中国和非洲有着反抗压迫争取人权的共同斗争史,有着深厚的革命情谊和彼此的深刻同情。而进入当代后,中国和非洲又同为发展中国家,严格遵循着和平共处出五项原则,彼此又相互帮助。因此,可以说,中非的关系是深厚的,可以经得起检验的。
    中国建国之初,中国的非洲策略就是和非洲一起对抗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加强对非援助;而后,在中国改革开放后,又积极与台湾争夺非洲;进入了20世纪90年代后中非关系快速发展。中非的合作关系也从以往的单纯的经济合作变为全面的多维合作。
    我还记得2006年召开了中非峰会,那年我在北京切实感到了中国的重视:在环路两旁弄上灯笼,实行交通管制,单双限行,等等。总之,还在读高中的我就知道这是一次不寻常的会议。这表明了中国政府的政治号召力。也可以由此看出中国的一些对非政策。
    中国把非洲当成一个整体来看待。这不同于别国的传统的外交模式。西方国家很受当时殖民主义的影响,依然和其亲密国保持着一定联系。但是中国从全局考虑,把整个非洲当着一支重要的国际力量,从不忽视其重要作用。依靠非洲,我们才顺利的进入了联合国,才有了稳定的中非关系。
    对非洲国家的尊重。中国把非洲各国当成平等的战略合作伙伴,在发展与一国关系的同时并不忘发展与另一国关系,不论其大小强弱。
    所以仅从这一次峰会上,我们大致可以感悟出中非关系的一些特质。如果更加深入的分析,可有如下几点:
    中非之间是平等合作和互相尊重的政治关系。中国不强加自己的意识形态的主观意志,非洲的国家从一定程度上借鉴了中国式的政治,这在动乱的非洲政治中显得尤为可贵。
    中非之间坚持经贸关系的双赢。中国的对非经济援助和经济贸易并没有损害到非洲国家的经济独立和安全,反而促进了其经济的发展,更好的开展和中国的贸易。
    中非之间秉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和非洲各国都有受殖民奴役的历史,更加懂得独立和互不干涩内政的可贵。因此,中国不干涉非洲各国内政,也绝不允许非洲各国过问中国政治,这一点在对台湾的争夺上显得尤其突出。中国友好的和非洲各国保持良好关系,不希望也不允许他们接台湾问题胡乱发挥。
    中非之间谋求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这是对以上观点的一个综述。中非之间的关系上升到战略关系,对于双方来说都是很好的契机。
    但是,我们同时看到,西方国家因为担心中非过分亲近会损害他们在非洲的利益,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挠中国。同时,国际社会也对一些问题十分疑惑,认为中国有野心。
    首先是新殖民主义论。西方国家认为中国现在做的和他们原来做的没什么区别。他们认中国的经济资源流入非洲,打击了非洲当地经济,而使中国商品横行霸道。
    第二是掠夺能源论。西方一些国家认为中国看重了非洲的自然资源,尤其是石油等资源。
    第三是模式人权论。西方国家认为中国在和非民主国家打交道,而那些国家的政府毫无人权可言,这其中又在暗中职责中国的人权问题。
    也许,中国在非洲的建设、援助起到了一些消极作用,比如对生态的影响等等。但是,这只是发展过程或规律的影响,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从整体上说,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不会搞破坏,不会扩张。中国和非洲是互惠的,是双赢的。因此,对于西方国家的无端职责,我们当然要给予响应和回击。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的是,中非关系存在挑战,表现在中国企业和非洲企业的矛盾,突出体现在了市场、劳动力、资源、竞争等方面;中国和其他既得利益者的矛盾也十分突出;中国对资源的开采与非洲的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具体体现在矿业、石油和木材等资源产业方面;中国国家利益和国有企业之间的矛盾,因为国有企业的自身利益必须考虑;中国企业在非洲的利润所得和社会责任感的矛盾,等等
    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编,《亚非研究 第二辑》,88页,时事出版社,2008.

    コメント0件

    コメント追加

    コメントを書込むには会員登録するか、すでに会員の方は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